Discover论语小问问|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
论语小问问|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
Claim Ownership

论语小问问|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

Author: MikePhone的小播播

Subscribed: 2Played: 561
Share

Description

孩子们该如何学习国学?

他们能听懂吗?

他们会喜欢吗?


让小麦同学和小麦妈妈带您和孩子一起——对话国学吧!:)《论语小问问》有熙华国学院对《论语》的专业解读,也有小麦同学两年《论语》学习经验的沉淀和生活趣事的分享,节目采用亲子对话形式,相信能给您和您的孩子带来共鸣!


主播简介:

小麦同学:熙华国学院学员、双语学校在读(“全人教育”践行者)、小荧星记者团团员(朗诵五级)

小麦妈妈:“不务正业”的建筑师、熙华国学院国学讲师、朗诵爱好者


内容简介:

本节目依据熙华国学院《论语熙解》一书改编,由熙华国学院授权录制。《论语熙解》与国内权威《论语》研究学派一脉相承,又融入了熙华国学院十年研究成果,其中很多观点是第一次发布,可谓集大成之作。


《论语熙解》序言(节选)


文化复兴,到底该复兴哪些东西?现在把传统文化说的那么好,到底有什么好呢? 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几个疑问:

1、为什么千百年来中国会出现那么多huo guo yangmin的文官? 

2、是什么造就了那么多的腐儒和孔乙己似的书呆子? 

3、为什么一百年前儒家文化不能力挽狂澜救中国,反而成为不断被否定、被打倒的靶子?

我们现在重谈复兴文化,若这几个问题背后的症结如果不探究明白,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难免会重蹈百年前覆辙。 


复兴文化,不是重新供起僵尸,而是复兴先贤活思想。 为此,这本书从这几个方面原则着手,对经典进行了正本清源的重新解读:

其实很多人都没想明白这个问题。而且更多的人是根本不去想这个问题,而是随大流。我很担心,未来数年,传统文化领域可能会乱象频出!

由此我们有必要全面梳理经典,并反思千百年来被误读、被扭曲的“儒家”文化解读。 所幸的是,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检验,我们找到了答案,并研发出了激发经典“活思想”的教材用书。这本论语书,经过熙华国学院公益班的教学检验,证明了它的实用性、非凡效果和超高的受欢迎程度。 我们在近十年的探索和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,发现问题的关键不在《论语》等经典本身,而在于后世儒生,尤其是自诩为儒家代言人的“大儒”,对经典的解读和推行出现了偏差。


孔子原典的思想是很活泼很醇朴很经得起历史淬炼的。

一 提倡道德,但不搞道德绑架 

二 要宽视野,大格局,重视经典中的辩证法思维

三 提倡高情商,懂人情世故,但不教人成为世故的人

四 讲仁爱,但要防止爱心泛滥,防止变成伪公


442 Episodes
Reverse
宰我问:“三年之丧,期已久矣!君子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; 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。旧谷既没,新谷既升,钻燧改火1,期2 可已矣。”子曰:“食夫稻3,衣夫锦,于女安乎?”曰:“安。”“女 安则为之!夫君子之居丧,食旨 4不甘,闻乐不乐,居处不安, 故不为也。今女安,则为之!”宰我出,子曰:“予之不仁也。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 怀,夫三年之丧,天下之通丧也。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?”【注释】 1钻燧改火:古人钻木取火,四季所用木头不同,每年轮一遍,叫改火。 2期:一周年。 3食夫稻:古代北方少种稻米,故大米很珍贵。这里是说吃好的。4 旨:甜美,指吃好的食物。 【译读】宰我问:“服丧三年,周期太长了。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,礼仪必然败坏;三年不奏乐,乐就会荒废。旧谷吃完,新谷登场,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,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。”孔子说:“(才一年的时间,)你就吃开了大米饭,穿起了锦缎衣,你心安吗?”宰我说:“我心安。”孔子说:“你心安,你就那样去做吧!君子守丧,吃美味不觉得香甜,听音乐不觉得快乐,住在家里不觉得安心,所以不那样做。如今你既觉得心安,你就那样去做吧!”宰我出去后,孔子说:“宰予真是不仁啊!小孩生下来,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。服丧三年,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。难道宰予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?”
孺悲1欲见孔子,孔子辞以疾,将命者出户,取瑟而歌,使之闻之。 【注释】  1孺悲:鲁国人,据说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。 【译读】  孺悲想见孔子,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。传话的人刚出门,(孔子) 便取来瑟边弹边唱,(有意)让孺悲听到。
子曰:“予欲无言!”子贡曰:“子如不言,则小子何述焉?” 子曰:“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”【译读】  孔子说:“我想不说话了。”子贡说:“您如果不说话,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?”孔子说:“天何曾开口说话呢?四季照常运行,百物照样生长,天说了什么话呢?”
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1  子曰:“恶紫之夺朱2也,恶郑声之乱雅乐也,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” 【注释】 1本章已见于《学而篇》之第三章,此处非简单重复,而是与下章结合,阐明观点。2紫,古代认为紫色不是正色。紫色再偏暗就接近于“绀緅”色。“君 子不以绀緅饰,红紫不以为亵服”,绀緅色一般用于斋戒或丧事场合,代表 负能量。朱,大红色 ,古代称为正色,用于喜庆场合,代表正能量。【译读】  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,谗言媚态取悦他人的人,很少有真正的仁德。” 孔子说:“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,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,厌恶 用伶牙利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。”
子曰:“古者民有三疾,今也或是之亡也。古之狂1也肆2, 今之狂也荡3;古之矜也廉 4,今之矜也忿戾5;古之愚也直, 今之愚也诈而已矣。”【注释】  1狂:狂妄自大,愿望太高。  2肆:肆意,不拘礼节。3荡:放荡,不守礼。  4廉:不可触犯。  5忿戾:忿,矫情,无端指责。戾,火气太大,蛮横不讲理。 【译读】 孔子说:“古代人有三种毛病,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 子了。古代的狂者但求自己逍遥肆意,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做作,擅表演;古代傲骄自矜的人不过是慎独,难以接近,现在那些扮“圣母”的人却是矫情自己,指责别人,制造戾气;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,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!”
子曰:“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?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;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。” 【译读】  孔子说:“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共事吗?他在没有得到时,总担心得不 到。已经得到了,又怕失去它。如果他担心失掉,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。”
子曰:“色厉而内荏1,譬诸小人,其犹穿窬2之盗也与?” 子曰:“乡愿,德之贼也!” 子曰:“道听而涂3说,德之弃也!”【注释】1色厉内荏:厉,威严、正义,荏,虚弱。外表威严而内心虚弱。 2窬:音yú,洞。3 涂:通“途”。【译读】  孔子说:“外表大义凛然而内心虚弱,如果要形容这类小人,就像是挖 洞穿墙而过的盗贼吧?”  孔子说:“无原则地见人都说好,这是道德之贼(骗取好感)。”  孔子说:“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乱说,人云亦云,这是道德所唾弃的。”
子曰:“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?乐云乐云,钟鼓云乎哉?”【译读】  孔子说:“礼呀礼呀,难懂说的只是玉帛之类的礼器吗?乐呀乐呀,难道说的只是钟鼓之类的声乐吗?”
子曰:“小子何莫学夫《诗》?《诗》,可以兴1,可以观 2,可以群3,可以怨 4。迩5之事父,远之事君。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。” 子谓伯鱼曰:“女为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6矣乎?人而不为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其犹正墙面而立7也与?”【注释】 1兴:激发感情的意思。一说是诗的比兴。 2观: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。 3群:合群,有共同语言。 4怨:讽谏上级,怨而不怒。 5迩:音ěr,近。6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:《诗经.国风》中的第一、二两部分篇名。周南 和召南都是地名。这是当地的民歌。此二篇皆言男女爱情、夫妇和睦、家室 和谐之道。 7正墙面而立:面向墙壁站立着。 【译读】  孔子说:“小子为什么不学习《诗》呢?学《诗》可以激发志气,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,可以使人群聚而有共同语言,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。近可以学习怎样事奉父母,远可以知道怎样事奉君主。甚至还可以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。” 孔子对伯鱼说:“你学习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了吗?一个人如果不学习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那和面对墙壁而站着有什么区别呢?”
子曰:“由也,女闻六言六蔽矣乎?”对曰:“未也。”“居 1!吾语女。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2;好知不好学,其蔽也荡3; 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贼 4;好直不好学,其蔽也绞5;好勇不好 学,其蔽也乱;好刚不好学,其蔽也狂。”【注释】 1居:坐。 2愚:受人愚弄。  3荡:轻浮。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。  4贼:害。 5绞:说话尖刻。 【译读】  孔子说:“由呀,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?”子路回答说:“没有。”孔子说:“坐下,我告诉你。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易受人愚弄;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行为轻浮;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反受其害;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低情商,把没轻没重当直率;好勇却不爱好学习,勇而无礼的弊病是犯上作乱;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刚愎自用,狂妄自大。”
佛肸1召,子欲往。子路曰:“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:‘亲 于其身为不善者,君子不入也。’佛肸以中牟2畔,子之往也, 如之何?”子曰:“然,有是言也。不曰坚乎?磨而不磷3;不 曰白乎?涅 4而不缁5。吾岂匏瓜6也哉?焉能系7而不食。”【注释】 1佛肸:音bìxī,原晋国大夫范氏家臣,中牟城地方官。公元前 496 年至前 493 年期间,赵简子攻打范氏和 中行氏,后范氏败逃到齐国,替范氏据 守中牟的佛肸不愿归附赵简子,于是向 孔子发出邀请,请他来接管。孔子后来 没去成,佛肸最终还是 归附了赵简子。所以严 格来说,佛肸并不是子 路所说的“背叛”,因 为他的旧主范氏已经大势已去。 2中牟:地名,据学术界考证在今鹤壁市附近。中牟在当时地理环境很好,有山有湖。地理位置适中,离周朝都城朝歌不远,背靠牟山,是战略要点。据史料记载,赵简子攻打范氏和中行氏时, 就追到了朝歌,齐国齐景公派人送大量粮草到朝歌,支援范氏。但没有成功, 范氏败,粮草也落入赵简子手中。 3磨而不磷:磷,一种矿石,云母片岩的一种。片岩层层叠加沉淀,历经亿万年挤压成岩石,因云母含量高,常呈绢丝光泽,片状可顺着解理面剥离。这里用来形容宝剑,虽磨得坚不可摧、锋利无比,但其实是用熟铁经反复淬炼,层层折叠锻打而成的,坚韧而柔,不易折断。 4涅:涅石,一种轻白的矿物矾石,又名白矾、柳絮矾。矾石虽白,但经碾磨后可用作黑色颜料染衣服。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今以涅染缁,则黑于涅。” 5缁:音zī,黑色。6匏瓜:葫芦中的一种,一般不用来吃。待干枯后掏空内里,用作水壶。 劈成两半还可作水瓢。7系:音jì,结,扣。【译读】  佛肸召孔子去,孔子打算前往。子路说:“从前我听先生说过:‘经手过不善之事的人那里,君子是不去的。’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,你却要去,这如何解释呢?”孔子说:“是的,我有过这样的话。但即使曾经软弱易折的东西,经千捶百炼后,就不再软弱,不是也能磨成坚硬锋利的宝剑吗?涅石即使出身墨染,不是也能结晶嬗变成白色的岩石吗?我难道就像个干枯的葫芦,只能挂在那里而不给人饮水用呢?”
子张问仁于孔子,孔子曰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,为仁矣。”请问之。曰: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” 【译读】  子张向孔子问仁。孔子说:“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,就是仁人了。” 子张问哪五种。孔子说:“恭谨、宽厚、诚实、敏锐、恩惠。恭谨就不致遭受侮辱,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,诚信能得到别人的任用,敏锐可提高工作效率出成果,有恩惠能够调动人。”
公山弗扰1以费畔,召,子欲往。子路不悦,曰:“末之也 已2,何必公山氏之之也3。”子曰:“夫召我者,而岂徒 4哉? 如有用我者,吾其为东周乎5?”【注释】 1公山弗扰:人名,又称公山不狃,字子洩,季氏的家臣。  2末之也已:末,无。之,到、往。已,止,算了。  3之之也:第一个“之”字是助词,后一个“之”字是动词,去到的意思。4徒:徒然,空无所据。 5吾其为东周乎:为东周,建造一个东方的周王朝,在东方复兴周礼。【译读】 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,来召孔子,孔子准备前去。子路不高兴地说:“没有地方去就算了,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?”孔子说:“他来召我, 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?如果有人用我,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,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。”
子之武城1,闻弦歌2之声。夫子莞尔而笑曰:“割鸡焉用牛刀?”子游对曰:“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:‘君子学道则爱人,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。’”子曰:“二三子!偃之言是也。前言戏 之耳。”【注释】1武城:鲁国的一个小城,当时子游是武城宰,澹台灭明辅助之。  2弦歌:弦,指琴瑟。以琴瑟伴奏歌唱。 【译读】  孔子到武城,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。孔子微笑着说:“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?”子游回答说:“以前我听先生说过,‘君子学习了礼乐之道就能爱人,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管理。’”孔子说:“学生们,言偃的话是对的。我刚才说的话,只是开个玩笑而已。”
子曰: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” 子曰:“唯上知与下愚不移。” 【译读】  孔子说:“人的本性是相近的,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。”  孔子说:“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。”
阳货1欲见孔子,孔子不见,归孔子豚2。孔子时其亡3也, 而往拜之,遇诸涂 4。谓孔子曰:“来!予与尔言。” 曰:“怀其宝而迷其邦5,可谓仁乎?” 曰:“不可。好从事而亟6失时,可谓知乎?” 曰:“不可。日月逝矣,岁不我与7!” 孔子曰:“诺,吾将仕矣!”【注释】1阳货:又叫阳虎,季氏的家臣。 2归孔子豚:归,音kuì,赠送。豚,烤乳猪。赠给孔子一只烤乳猪。 3时其亡:等他外出的时候。 4遇诸涂:涂,同“途”,道路。在路上遇到了他。 5迷其邦:听任国家迷乱。6亟:屡次。7与:在一起,等待的意思。【译读】 阳货想见孔子,孔子不见,他便送了一只烤乳猪到孔子家里,想要孔子回访去拜见他。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,往阳货家拜谢,却在半路上遇见 了。阳货对孔子说 :“来,我有话要跟你说。” 阳货说:“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,这可以叫做仁吗?” 说:“不可以。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,这可以说是智吗?” 说:“不可以。时间一天天过去了,年岁是不等人的。” 孔子说:“好吧,我将要去任职了。”
陈亢1问于伯鱼曰:“子亦有异闻2乎?”对曰:“未也。 尝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曰:‘学《诗》3乎?’对曰:‘未也’。 ‘不学《诗》,无以言。’鲤退而学《诗》。他日又独立,鲤趋 而过庭。曰:‘学《礼》乎?’对曰:‘未也’。‘不学《礼》, 无以立。’鲤退而学《礼》。闻斯二者。”陈亢退而喜曰:“问 一得三,闻《诗》,闻《礼》,又闻君子之远 4其子也。”邦君之妻,君称之曰“夫人”,夫人自称曰“小童”;邦人 称之曰“君夫人”,称诸异邦曰“寡小君”;异邦人称之亦曰“君 夫人”。【注释】  1陈亢:即陈子禽。 2 异闻: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。3《诗》是《诗经》,《礼》是《仪礼》或《礼记》。 4远:不偏爱,或者有隔阂。【译读】 陈亢问伯鱼:“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?”伯鱼回答说:“没有呀。有一次(他)独自站在堂上,我快步从庭里走过,(他)说:‘学 《诗》了吗?’我回答说:‘没有。’(他)说:‘不学《诗》,就不懂得 怎么说话。’我回去就学《诗》。又有一天,(他)又独自站在堂上,我快 步从庭里走过,(他)说:‘学《礼》了吗?’我回答说:‘没有。’(他) 说:‘不学《礼》就不懂得怎样立身。’我回去就学《礼》。我就听到过这 两件事。”陈亢回去高兴地说:“我提一个问题,得到三方面的收获,听了 关于《诗》的道理,听了关于《礼》的道理,又知道了君子竟然那么的孤独, 连儿子都跟他有隔阂。” 国君的妻子,国君称她为夫人,夫人自称为小童,国人称她为君夫人;对他国人则称她为寡小君,他国人也称她为君夫人。
loading
Comments 
loading
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
Download from App Store